兰大首页 | En

2022年中国气象年鉴-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发布日期:2025-03-26
作者:
来源:

【组织机构】

(一)现任领导班子

名誉院长:丑纪范院士

党委书记:王伟国(1月-5月)、田旭龙(新任)

院长:田文寿

党委副书记:田文寿、黄瑜、冯霞

副院长:杨毅、黄忠伟、葛觐铭、冯霞

(二)学院内设机构及负责人

1.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设5个系2个中心,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部级挂牌中心(基地)。

气候学系                                      系主任:管晓丹教授

气象学系                                      系主任:王澄海教授

大气物理系                                      系主任:葛觐铭教授

大气环境系                                      系主任:陈强教授

大气探测与遥感系                               系主任:李积明教授

大气科学教学实验中心                            主任:魏林波讲师

兰州大学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心                 主任:潘峰教授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任:黄建平教授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

重点实验室(合作)    副主任:王式功教授

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主任:王澄海教授

甘肃省大气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主任:张镭教授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主任:黄建平教授

2.管理机构:

行政办公室主任:冯华

团委书记:史万峰

团委副书记:李裴蓓、何永利(兼职)

【党建与思政工作】

学院共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9次、党委会23次、党支部书记及支委专题培训会8次、教职工大会5次和辅导宣讲报告2次,开展对支部书记、支委、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员的培训480人次;2022年发展党员76人,转正96人;获批第二批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荣获“兰州大学第八届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

【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研究站1个(大气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气候学)、硕士点4个(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应用气象学、气候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甘肃高校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大气科学),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大气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大气科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应用气象学),省部级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个(大气科学,与中国气象局共建),甘肃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大气科学),有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2个本科专业。

新增博士生导师1名(陈斌),硕士生导师5名(李佳耘、王元、张政泰、季飞、任燕)。

【队伍建设】

现有在职教职工82人,其中教师5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7人;青年研究员8人。

高层次人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 “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7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气象教学名师3人(田文寿2022年新增),兰州大学萃英学者12人。

全年引进“萃英博士后”3人、普通博士后3人(含外国博士后2人)。

本年度新增教授2名(王金艳、陈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闭建荣),副教授1人(季飞),新增高级管理系列副研究员1人(田旭龙),专职辅导员系列副教授1人(黄瑜);晋升二级教授1人(王鑫),三级教授2人(黄忠伟、陈强),晋升五级副教授1人(王颖),六级副教授1人(张飞民),六级高级实验师2人(张北斗、史晋森)

【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

本年度招收本科生154名,硕士研究生81名,博士研究生36名。在读本科生588人,硕士生299人,博士生175人。

6位研究生入选省级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1人获得甘肃省优秀博士基金项目;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5篇,实用发明专利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7项。

引进厦门大学《宜居地球-地球系统科学》通开课程,新增开设《碳中和前沿科学》思政课程和《青藏高原气象学》等特色方向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双语课程1门,校级跨学科课程1门,校级核心通识课程1门。3门课程教材立项为校级精品自编教材培育项目。1名青年教师荣获兰州大学“隆基教学骨干”奖,2名教师荣获兰州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优秀奖。发表教学研究类论文5篇;获批教育部高等教育中外教材比较研究项目1项,高等理科教育研究一般课题2项,获批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项。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2022年度科研立项总数66项,科研经费2079.71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8项,青年基金2项;国家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课题1项;军工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8项,青年科技基金4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14项,其他纵向项目15项,横向项目27项。共发表各类论文110余篇(部),其中顶级期刊21篇,一流期刊50篇。

科研获奖情况: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获评“十三五”以来气象行业优秀科技成果1项,甘肃省专利奖发明人奖1项,1人获军事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社会服务情况: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激光雷达网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建设;持续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深入研究黄河流域上游水资源分布及变化趋势;加强扩展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建设。

【对外交流合作】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来访人员50人次,举办国内研讨会1场次,邀请外宾来访15人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丝绸之路”奖学金1项;招收学历留学生2名,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各1名。

主要活动有:

1.田文寿教授作为科学组委会委员参与举办国际SPARC大会,受邀在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2022年会上做主题报告;

2.共同承办“气候变化与祁连山生态学术大会”;

3.共同承办2022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Summer School。

【其他】

1.1人荣获全国气象教学名师,1支团队入选全国气象教学团队,1人入选甘肃省第三批拔尖领军人才,1人入选2022年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1人入选第四批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获甘肃省青年科技奖,1人获国华青年英才奖,1人获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2.胡淑娟教授团队关于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地区雨季和旱季转型变化新特征的科研成果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马磊青年研究员和左洪超教授团队关于人类活动对区域和全球泥炭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PNAS;刘玉芝教授团队关于系统阐述近十年来在青藏高原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的文章在《地球科学评论》发表。

【大事记】

6月,田文寿教授团队完成的项目荣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10月,黄建平院士团队对多省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预测和评价工作受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和地方政府的感谢。

12月,1位博士生入选首届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科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12月,田文寿教授入选甘肃省第三批拔尖领军人才。

最近更新
2023年中国气象年鉴-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022年中国气象年鉴-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021年中国气象年鉴-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020年中国气象年鉴-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019年中国气象年鉴-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018年中国气象年鉴-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