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年度暑期学校工作概况
根据《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学校安排的通知》,学院坚持“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宗旨。借助暑期学校的广阔平台积极引领本科生拓展学术视野,激发科研兴趣,遵守学术道德,提升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
二、工作小组
组 长:田旭龙 黄忠伟
副组长:杨毅 黄瑜 管晓丹 李积明 史万峰
组 员:李艳 张飞民 王颖 仝纪龙 王天河 周天 葛觐铭 张健恺 陈思宇 何永利 魏林波 吴学珂 李旭 陈伯龙 马玉霞 王金艳 李江萍 王瑞 陈艳 黄金龙 陈怡彤 郑爽 张健
三、活动对象:
2024-2022级本科生
四、活动内容
(一)实践与创新发展提升项目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届全国大气科学类本科生实习暨科学考察活动(面向大三学生)
为了提升大气科学类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国内高校大气科学类师生的交流,中国气象学会和兰州大学拟2025年7月7日-7月13日在兰州大学举办第二届大气科学类本科生环高原联合实习暨科学考察活动。
活动拟采取环青藏高原(河西走廊)路线,组织多所高校师生前往甘肃省气象局及其河西走廊相关业务单位开展高原大气探测和天气预报实习活动,沿途开展祁连山地形地貌、天气气候科学考察活动以及气象观测试验。
活动日程:兰州大学SACOL站(D1:7月7日上午,实习出征仪式)——甘肃省气象局(D1:7月7日下午)——乌鞘岭国家基准气候站(D2:7月8日,住武威)——武威市干旱农业试验站(D3:7月9日上午)——武威市博物馆、擂台汉墓(自愿参加)(D3:7月9日下午,住武威)——张掖市气象局、张掖国家观象台(D4:7月10日,住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气象局(D5:7月11日,住酒泉)——酒泉市气象局(D6:7月12日,活动总结)——返程(D7:7月13日,兰州、榆中校区)。
(二)学生专项能力提升项目
随着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遥感技术、无人机无人船等监测平台和各类载荷组合应用,全自动智能实验室技术的日渐成熟,可依托的社会化服务将越来越多。学院以暑期学校为契机,开设基于大数据应用与数字与智慧地球课程,培养学生对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环境的挑战。
计划开设《人工智能与自然灾害》《地球环境健康预测预警和应对》《气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中的应用》《Python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四门课程。课程学习与学期内保持一致,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和考核后,可获得相应课程成绩和学分,并纳入毕业资格审核相应模块学分要求。详细开课计划将与教务处对接后实施。
(三)暑期学生社会实践项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紧密围绕《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 ,结合大气科学学科优势,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气象台站、乡村振兴一线、生态文明建设前沿,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服务国家战略、锻造担当精神,为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贡献青春力量。
本年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共立项 53个项目:
1.团队实践项目 (16个):
学院专项实践项目 (6个):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由学院重点支持。由学院教师全程带队,分别前往北京、上海、湖南、广东、甘肃、陕西、宁夏等地,计划前往当地气象部门、红色教育基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气象类企业开展实践锻炼。
其他团队项目 (10个): 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实习、气象科普宣传等。
2.个人实践项目 (37个): 学生结合返乡契机,开展基层气象实习、社区防灾减灾科普、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家乡大气环境调研等。
四、教师发展及能力提升项目
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大气分中心面向教学科研和实验技术人员组织专题工作坊和主题报告,教师教学能力专项培训,集体备课、集体阅卷、教学研讨、教学点评等。
1.计划对我院已完成青年教师助教提升计划的三位青年老师进行试讲,评委由大气学科专业资深教师及校内外院教学专家组成,对其教学能力进行测评。
2.邀请国防科技大学黄小刚教授围绕课程思政案例集的编写组织交流会。
3.组织实践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
大气科学学院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