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 文

石广玉研究员和张时禹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讲座

【来源:大气科学学院 | 发布日期:2007-06-28 | 【选择字号:
10月17日下午2:00,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石广玉研究员和台湾中央大学张时禹教授来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为全院师生做了学术报告。
石广玉研究员196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82年2月获日本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至今曾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多家研究单位担任过客座教授以及访问学者。石广玉研究员长期从事大气辐射以及气候系统中物理、化学过程,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的辐射强迫的理论和观测研究。1998年以“K-分布大气辐射模式的研究”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至今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人,曾获1998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000年华为奖教金奖。石广玉研究员曾主持并参加过多次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现任国际辐射委员会(IRC/IAMAS)委员、国际SOLAS科学指导委员会(SOLAS SSC)以及国际大气棕色云团(ABC)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曾任中日政府间重大科技合作项目“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ADEC)”中方首席科学家、亚洲气溶胶特征试验(ACE-Asia)中国工作组组长。在国内,目前他担任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全国气候研究委员会(CNC-WCRP)委员,CNC-IGBP“中国上层海洋与低层大气研究工作组”(CNC-IGBP-SOLAS)以及中国ABC工作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重大基金项目“上层海洋-低层大气生物地球化学与物理过程耦合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基础研究973计划“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中国科学院科学家首席代表。
张时禹教授原任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大气模式组召集人及教授,并且是德国知名气象与气候研究中心的资深科学家。2003年8月1日回台任教国立中央大学大气科学系并担任地球科学学院院长,2006年2月1日届龄退休并卸院长职,目前继续于大气科学系任教。张时禹教授是国际知名酸雨与空气品质模式研究学者,曾负责美国臭气层保护计算机计算模式发展及评鉴、美国环保署基准酸雨模式发展、中加州空气品质研究等大型计划之推动与执行。同时也是我国环保署台湾酸雨研究计划、南高屏总量管制研究计划、中部空品区总量管制研究计划、空气品质模式支持中心等大型计划之咨询科学家与顾问,协助推动国内大气环境之模式化研究工作,不遗余力。
张时禹教授致力于计算物理及计算机计算模式有超过30年的经验。在这30年中,他投入大气传输及化学过程的计算机计算模式研究。自1983年至1990年他所领导的团队为美国环保署发展区域酸沉降模式(Regional Acid Deposition Model, RADM)。此模式经由美国环保署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后续改进,已成为美国环保署的基准模式,即Models-3。此模式被相继引用到世界各国,如德国(EURAD model)、台湾(TAQM model)、香港(SAQM)、韩国及中国大陆。在过去十年,他专心于发展新一代的城市尺度到全球尺度的三维空气品质模式。研发成果即SAQM模式,这个模式被台湾、香港、澳洲及美国的一些机构所采用。张教授目前的兴趣在于从事模式评估及先进模式的发展。
张时禹教授曾担任国际气象暨大气科学协会(IAMAS)国际臭氧委员会主席,1993年获得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颁赠资深美国科学家研究奖(Senior U. S. Scientist Research Award)。张教授多次担任美国及各国政府单位与私人机构的指导委员及顾问,受邀加入美国国家科学院主持的大气化学及环境咨询委员会,为保护平流层臭氧进行模式及观测结果之解释,并参与多次美国环保署研究计划评审,担任世界气象组织及多项联合国环境计划顾问。2004年张教授荣获财团法人杰出人才发展基金会杰出人才讲座,并于2005年获颁国立中央大学学术研究杰出特聘教授奖。
石广玉研究员和张时禹教授17日下午的学术报告生动诙谐,内容涵盖了他们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开阔了全院师生的知识面,并对师生们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版权所有: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地址(Add):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观云楼1721

邮编(Postcode):730000

电话(Tel): +86-931-8914276,8914277,8914278

传真(Fax): +86-931-8914277

E-mail:dqy@lzu.edu.cn

Copyright ©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管理员张卫东